地球国  关闭窗口
暂无城市风光

临夏历史文化·传说典故

临夏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西倚积石山与青海省毗连,南靠太子山、紫松山与甘南州相邻,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全州总面积7983平方公里,总人口166.16万。因战略位置险要,所以素有“河湟雄镇”之称。临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浓郁,名胜古迹众多,商贸流通活跃,素有“河湟雄镇”、“中国彩陶之乡”、“花儿之乡”和“西部旱码头”的美称。新石器时代先民创造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至今仍闪烁着璀璨的光芒。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间,境内各族人民栉风沐雨,共同开拓,创造了临夏的文明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炳灵寺石窟艺术举世闻名。

临夏行政区划

临夏经济与人口·工农业状况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共辖五县一市, 两个自治县, 即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康乐县、和政县、广河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共1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自治州首府设在临夏市。

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土地面积为8169平方公里,总人口190多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32.6人。

临夏地理位置与交通

临夏概况--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东临洮河与定西地区相望,西倚积石山与青海省毗连,南靠太子山、紫松山与甘南州相邻,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战略位置险要,有“河湟雄镇”之称。

临夏城市地图

  推荐交通地图网站: http://lx.dqccc.com/map/

临夏旅游风景·名胜古迹·名人

主要景点:炳灵寺石窟-红园-刘家峡水电站-临夏南美清真寺-莲花山 

【炳灵寺石窟】位于临夏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炳灵寺最早叫房述窟,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侧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炳灵寺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 
  
【红园】位于临夏市西郊,是一个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江南式园林。红园始建于1958年,占地4公顷,由清晖轩、如意湖、盆景院、月季院、伯乐厅、动物园六个部分组成。红园以池馆树交相辉映,两头大,中闯红,呈葫芦状。园内花木扶疏,姹紫嫣红;湖水如镜,小溪涓涓,常令游人流连忘返。 
  
【刘家峡水电站】位于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距兰州市万公里,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 7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水库大坝处有电厂和刘家峡旅游公司提供各式游船,游客可乘船直达水库西南端的炳灵寺石窟参观游览。 
  
【临夏南美清真寺】位于临夏市解放路,北濒红水河,是临夏穆斯林群众礼拜的宗教活动场所。始建于元代末年,以后随毁随修,相延至今。礼拜大殿坐西向东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影壁均饰以水泥浮雕,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寺内整个建筑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是东西方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 
  
【莲花山】从康乐县城乘车西行,走一个多小时,便到了与甘南州接壤的莲麓乡足谷川,这儿是莲花山“花儿会’龙主会场。莲花山是服山的一条支脉,主峰海拔3570多米。莲花山景观很多,有转阁楼、东房顶、娘娘殿、祖师殿、牛王庙。马王庙、舍身崖、九鼎等,峰巅有玉皇阁。莲花山山峰险奇俊秀,松柏杨禅混生,苍松茂林,山峰连叠,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详情请进:临夏旅游景点一览

临夏地方名品特产·传统工艺推荐

临夏砖雕(亦称河州砖雕)是和建筑物紧密结合的一种实用艺术,它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绘画、木雕的艺术特色,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更加完美。在临夏市的一些建筑物上,丰富多彩的砖雕几乎到处可见了,而红园和座落在市区八坊东南面的东公馆是临夏砖雕艺术保存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有不少是出自名家高手的佳作,显示了临夏砖雕艺术的独特风彩和精湛技艺。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人民独家生产的传统手工工艺品,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它制作工艺精巧,样式美观大方,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保安腰刀的种类有数十种之多,主要以刀型、刀柄、刀鞘的不同样式分别命名,其中以“什样锦”最为著名。保安腰刀即可作为藏、蒙古、东乡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用具,又是精美的装饰品和纪念物,多年来一直畅销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并深受各国游客的喜爱。
详情请进:临夏名品特产专区

临夏特色饮食文化

手抓羊肉 

    提起“手抓羊肉”,到过大西北的人,无不啧啧称赞。手抓羊肉首推东乡手抓,被认为是临夏风味小吃中的“代表作”,具有很浓的地方色彩。 

    它是选用精心喂养、膘肥肉嫩的“羯羊”(即当羯羊羔出生后,主人精心喂养,不让它上山跑洼,五个月后阉割,备上笼头圈养,以草和精料饲养育肥,这种羊又称“站羊”。一年后体壮膘肥,并且肥瘦肉有致,肉嫩丝细品质极佳,没有膻腥味,营养格外丰富,恐怕在别处难以吃到这样好的羊肉) ,请阿訇按伊斯兰教规宰后,分成若干件放入冷水锅煮沸,再加入适量花椒、食盐、生姜、草果等佐料用温火炖熟。食用时趁热切成大块,装盘上桌,不用筷子,而用手抓来,或用腰刀一块块割下来,蘸上盐沫,就着大蒜享用。因鲜肉嫩味、清淡香美,享誉全国。 

    平伙羊肉 

    平伙羊肉的吃法及操作烹调也很别致。首先要定股份,然后把羊(即“羯羊”)拉到东家院内,宰后吊挂在树上或梯子上剥皮清理内脏,取出羊肝,肺、心、肠子、肚子等,洗净剁碎,放在开水锅里煮,即“羊杂碎”。然后,从脖子骨剁上一块“杀命骨”,送给宰羊人,再剁一块交给揽头,让他准时收齐平摊的股分钱。再按定好的股分阶数,以六大部件(既前腿、后腿、胸衩、背子、肋巴、尾巴骨),均匀的分堆摆在桌子上,要求件数缺一不可,并一份一份地用麻线捆好,注意一定要给东家留一份,叫做锅头分。羊皮一般留给羊主人,头蹄则留给东家。平伙羊肉分好时锅里的“羊杂碎”也就好了。东家先把“羊杂碎”舀给吃平伙羊肉的人们,然后把分好的羊肉放在锅内,再调入花椒、食盐、生姜、草果等作料,接着用大火煮烧。 

    人们一边吃着“羊杂碎”,一边喝着东家的好酒。等到了一两瓶酒下肚的时刻,羊肉也熟透了。于是,东家把煮熟的羊肉每人一份的送到吃平伙的人手中,再给每人端上一碗羊肉“清汤”。喝酒的喝酒,吃肉的吃肉,喝清汤的喝清汤,酒香、肉香和着庄户人甜美的朗朗笑声和划拳声,布漫整个院落。 

    清汤羊肉 

    “清汤羊肉”是这里的城乡群众待客的上等佳肴。它是将新鲜羊肉清洗干净,放入量水锅中用旺火烧开,打去泡沫,加进适量的盐、生姜、花椒、大葱、辣椒等作料,尔后改用文火煮熟,捞至案板,切成小薄片;将锅内肉汤摇入盆内沉淀,待渣滓沉淀,肉汤清澈透亮时再倒入锅内,将切成的肉片放入锅内肉汤中煮开,连肉带汤盛入碗内,再把事先切好的香菜、葱、蒜苗放入碗内清汤表面,便可上桌食用。 

    黄酒肉 

    “黄酒肉”可算是临夏人的独创。它是将肥嫩的“羯羊”肉切成薄片,肥瘦搭配,放入滚沸的黄酒中,只等血水一干,便连酒带肉倒入碗中,撒一些葱丝之类的佐料,喝一口黄酒吃一片肉,提神解乏。“黄酒肉”具有活血补气,疏经通脉的医用功效。产妇在月子里服用黄酒肉,不仅体质恢复快,还会增加奶汁,所以颇得青睐。 

    浆水、浆水面 

    有古诗云:“少小之餐未易忘,每思家馔几回肠。千秋早有酸蒲苴,万户今留苣菜香。 痛饮田头消暑气,深藏厨下备年荒。 农家茅舍酬亲友,浆水面条最味长。” 

    按说这些年的临夏人,凭着自己的辛苦努力,日子过得够红火了,不论冬夏,新鲜蔬菜从不断顿,街头的肉架上,鲜嫩的牛羊肉都是现宰的,随你指到哪块,就割哪块,真真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理应很自在了。可是,连着几顿油汤肥肉,就有人念叨起浆水来了。为啥?腻呗!于是,浆水面就成了这里人们四季最爱吃的一种家常便饭。 

    其实,浆水并不难做,先准备好一只坛子,舀一碗现成的浆水倒入其中做发酵引子用,再把新鲜的芹菜(山区则多菜挖苦苣菜)、萝卜、土豆、紫花苜蓿等蔬菜洗干净了煮熟,勾少许面水,稍晾一会儿倒进坛子里,搅匀了把坛盖封好。冬天用棉被捂住,放在火炉旁,夏天就不必了,两三天后启开坛盖,浆水就算做成了。 

    浆水面的吃法多种多样,可素食,用食油将葱末炒成葱花,然后调入浆水滚沸,象浇臊子一样拌面吃,其味清淡适宜,也可把浆水直接调入锅中,做成“一锅面”吃。这两种吃法,最好是在吃了象“手抓羊肉”之类油腻食物之后享用,那味道,那感觉太棒了,真正是“金不换的浆水面”。浆水面的另一种吃法,是跟牛肉相配,将新鲜牛肉剁成肉丁,同样用清油将葱和牛肉爆炒,再倒入浆水滚沸,用来拌面,牛肉火大,浆水性凉,二者合一,正好中和,特别是在盛夏,不吃肉嘴馋,想吃肉又嫌腻,于是临夏人人想出了牛肉浆水面这样的独特吃法,馋与腻的矛盾便因浆水而解决了。 

    浆水菜既可做饭,又可充当饮料,是极好的夏令食品,它不仅能去热消暑,解酒除油腻,而且具有帮助消化,清肠利尿之功效。在酷暑盛夏,喝上一两碗浆水,或者吃上一碗浆水面,立即会感到清凉爽快,还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每当喜庆节日,当你酩酊大醉之时,吃顿浆水面,即可解酒开胃。浆水对某些疾病也有疗效。有的高血压患者经常吃浆水,能起到清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对便秘患者,浆水也有特种疗效。有的医院还用浆水配合药物,治疗烧伤病人,效果良好。 

    凉面 

    凉面是境内各地人们在夏秋季节里普遍爱吃的一种饭食,也是广大农村中招待贵客时经常做的一种饭食。它是以优质小麦面擀切成粗细厚薄适中、长两尺左右的面条(加入一两只鸡蛋后擀切成的面条味道更佳),用快火煮熟后捞入准备好的凉开水中稍淘后取出,拌上食油(胡麻油最好),稍微凉一会儿即成。盛入碗内调入蒜泥、芥沫、油泼辣子、醋或将水、盐等调料,与其他菜肴一起食用,味道不错。食用的时候,专门要喝煮过面条的面汤,因为面汤有助于消化。 

    搅团与糁饭 

    有人说临夏人不会吃,把好端端的面倒入锅中搅作一团,烧熟了,分明是浆糊,却硬要说成是饭,是彻头彻尾的懒汉之举。怎么说呢,这话也对也不算错,搅作一团,固然如此,要不怎么叫做“搅团”呢?但绝不是浆湖,亦非懒汉之举。做搅团,有许多必不可少的工序。做好了,清爽可口,的确好吃,为临夏人所偏爱。 

    试想,当盛夏的骄阳似火,烤得人口干舌躁,汗流夹背,端起一盘如凉粉般冰滑的“搅团”享受—番,会是何种感受。当人们连着吃了几顿油腻食物,感到厌倦时,端起一盘清淡无比的“搅团”下肚,又是何种感受。恐怕到了这会儿,人们会赞不绝口:搅团的确不赖。 

    做搅团有许多讲究,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豆面、玉米面、荞麦面均可,适量和一点小麦面,但千万不能全用小麦面,否则,正好应了前面的话,就会做成浆糊。这里的人们最喜欢吃用豆面做成的“搅团”。做时,先在锅内盛适量水,加食盐后生火烧水。待水沸时一手将准备好的面粉均匀撒于锅内沸水中,一手持擀面杖搅拌锅内的沸水,边撒边搅,直到把面搅作一团,停撒面粉。然后尽力搅拌,谨防面团藏在其中,再倒入适量的开水,盖上锅盖,用温火慢慢闷烧,让面全部熟透,再行搅拌,令其软化、粘性增强时熄火停止搅拌。至此,搅团就算做成了。接着以铁勺蘸上备于碗内的开水或准备好的臊子汤水,将搅团用铁勺背均匀地摊压碗或碟内,再放入备好地蒜泥、油泼辣子、臊子等,即可食用。有人喜欢浇上酸菜浆水吃。还有人在吃搅团时,浇上用土豆丁和羊肉丁做的臊子,其味儿甚绝。 吃起来光滑如鱼,酸辣可口,有一股淡淡的豆香味,萦绕口中,让人回味无穷。 

    跟搅团相似的一种饭食叫“糁饭”(又叫撒饭),所用面粉跟搅团一样,做法也相似,只是比搅团稀得多。加入土豆块、肉丁之类的食物,舀入碗中,浇上辣油,调上咸菜、腌菜,也很好吃。特别是在天阴下雨,或是在寒冬腊月,吃一碗烫烫的撒饭,周身顿觉烘热,精神为之一振,不愧是一种极好的冬令食品。 

    杂面旗花 

    杂面旗花是这一带农村中长吃的一种饭食。它是在白面中拌入两成或者三成豌豆面,揉擀薄后切成菱形小块。在锅内凉水中加以少量洋芋条或洋芋块,待这些洋芋条或洋芋块煮熟后,将切好的旗花面下入沸腾的开水锅中,煮熟时调入浆水,再调入油炸葱花即成。然后盛入碗内,再调油泼辣子、蒜泥、咸菜等调味品。吃时酸辣可口,并有消暑去腻,解酒开胃之功能。 

    扁豆面 

    扁豆面是当地农村中很普通的一种面食,但却很受城里人的青睐。扁豆面用的面与杂面旗花的做法基本相似,它是先用白面揉擀薄后切成菱形小块或面条。然后在锅内倒入少量食油,用文火加烧,等油烧熟时再放入肉丁、洋芋片等混炒片刻,并加入适量作料,再加入需要适当的温开水或凉水直至把水烧开。等洋芋片煮熟后把切好的面条盛入锅内,用大火加烧片刻,面条煮熟后在调入事先煮好的扁豆(当地农村中叫“冰豆”)舀入锅中,搅匀后即可食用。食用是调入少量食醋和咸菜,味道更佳。 

    酿皮子 

    酿皮子称得上是临夏一绝,它绵软润滑,酸辣爽口,是夏秋食品中的佼佼者。酿皮是把先用温水把优等面粉调和成面团,发酵半小时,然后将面团置于凉水盆中搓洗,使淀粉逐渐溶于水里,最后余物为蛋白质。取出蛋白质蒸熟,即成面筋,切成薄片备用。溶有淀粉的液体撇去浮水,留下糊状物质,稍加碱水,舀入平地罗锅中蒸之,边舀边熟边取。然后抹上食用油,切成宽似手指的条形,装入碗、碟中,和以面筋,调以醋、青蒜、椒盐、芥末、芝麻酱、辣油等佐料,吃起来香味扑鼻,耐人寻味。加上价廉,很受人们的喜爱,吃的人也特别多。 

    近年来,酿皮子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走入饭店、酒楼、饭庄,在席面上以凉盘的身份亮相,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尤受外地来客的青睐。 

    凉粉 

    凉粉也是夏秋季节人们最爱吃的一种凉食。它是将豆类淀粉或荞面粉用凉水搅匀,搅撒入有盐和明矾底开水锅中,成糊状,能立住筷子后,烧煮十分钟左右即成。然后再盛入用凉开水冲洗过而未擦干的瓷盆凉透,待全部凉后切成条状或块状盛入碗碟中,调以蒜泥、油泼辣子、醋或将水、盐等调料后食用。其形色清白透明,润滑柔软,食后辣香满腹,散热爽身,可谓盛夏酷暑中的凉食之一。

临夏时尚好去处

暂无信息

临夏地方名企及产品推荐

暂无信息